宋一夫谈养好脾得健康

    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 2014-06-12 16:58 编辑:系统采集
       宋一夫: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,多年从事教学、科研工作,对中国古代文化颇具研究,提出修身之前必先修心。
     看了前面几期的讲解, 大家都了解了气血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。天地阴阳和谐,各行各业就开始兴旺起来;人体气血平衡了,各种疾病就会慢慢好起来。心脏的气血逐渐平衡了,三天两头的心慌、心悸、憋闷,就会渐渐消失,心脏病就会慢慢好起来;肠胃的气血逐渐平衡了,肠炎、胃溃疡等疾病也会慢慢好起来;肝脏的气血平衡了,肝病就会逐渐好转。将气血调得平衡,体弱的人可以长寿;气血如果失衡,身壮如牛的硬汉也可能一夜暴死。所以,气血是养生的中心。

     于是很多朋友就非常关心如何才能养好气血?在这里一夫要送给大家一句话:“人以水谷为本,故人绝水谷则死,脉无胃气亦死!”
     这是《黄帝内经》中的一句话,告诉我们人生存是依靠饮食水谷为根本的。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生化成气血输布到全身的,所以断绝了水谷,人就要死亡。这里的“水与谷米”指的就是粮食,五谷杂粮。因为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,它是植物中最精华的、最有生机的部分,吃下去就会生成血。也就是说,我们每天的主食才是生成气血的主要原料。所以,要想养好气血,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,就是吃好饭。现在很多人为了减肥不吃饭,或者只吃菜不吃主食,实际上减的不是肥,减的是气血,都是不利于健康的。
     说到了气血的生化,自然就要提到脾胃,而养好气血的关键,就在于调理好脾胃。中医当中所说的脾胃,与西医当中的脾和胃是有区别的。中医当中的脾胃,就相当于西医当中所说的,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。中医将脾胃成为“后天之本”,在养生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脾胃的养护。

     首先,我们要知道脾胃的喜好,他喜暖不喜凉,一些生冷之物尽量少吃,吃多了,会伤了胃气,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。比如,夏天的时候,我们都喜欢吃一些冷饮,但吃多了,大家会有不想吃饭的感觉。很多人认为这是冷饮吃多了,吃饱了。实际上却是因为冷饮吃多了,寒气伤了胃气。

     其次,养好脾胃要懂得“以降为顺”。我们要知道胃气是往下走的,如果你常出现腹胀、反酸、打嗝、恶心,甚至呕吐的情况,大多是都是胃气上逆造成的。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消化不良、没有食欲、大便不通、甚至失眠。对于这种情况,一方面可以用一些药物帮忙理顺胃气,另一方面,我们还可以通过揉腹的方式作为辅助调理。比如,每天早晚两次按揉胃脘部。将两手相叠,放在上腹部按顺、逆时针方向,分别揉摩各30~50次,这样做能提高胃肠动力和免疫功能。另外,每天洗脚之后按摩足三里穴,也可以起到养护的效果。
     第三,《黄帝内经》上说“思虑过度,脾气郁结,久则伤正,运化失常”,说明紧张、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。所以,平时我们既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,不被不开心的事情影响了健康。同是更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思考问题,把工作带到饭桌上。正所谓“食不言,寝不语”,细嚼慢咽,安心吃饭,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方式。
     第四,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为了治病而大把的吃药。但是,我们一定要记住“是药三分毒”。要和食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药有偏性,吃药就是利用药的偏性来对抗疾病的。而脾胃作为药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,势必也会受到药物的影响,以至于很多人吃药吃得,吃出了胃病来。为了保护脾胃,中医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方法,那就是,凡是吃下去不舒服的药,就坚决不要吃!
     保护好我们的脾胃,就等于保护好了我们的生命之本,脾胃功能正常了,生化气血的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。正所谓,脾胃和,则身轻体健,气血和,则百病不生。

只为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站支持作者观点. 广告,发稿等业务 请联系 甘肃热线业务联系

分享到:

关于我们 | 网站帮助 | 诚聘英才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本网动态 | 网站地图

甘肃热线 业务QQ:2418533500 地方新闻网联盟 Copyright 2007-2013
www.gsdaily.cn 信息真实紧供参考 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